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roperty
Sep 24, 2023 03:36 AM
从我声称自己要写这篇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五个月,一开始立志写周记,到后来觉得月记也不是不行,直到如今变成了整个英国交换生活的总结,标题一改再改,实在是羞愧难当。唯一能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是我的中文在潜移默化之中越来越差,随便打出来一句话都带点翻译腔,前两天听法考课记笔记,发现自己连交通肇事罪的“肇”字都不会写了。总之,本篇是本人艰难复健中文的一次尝试,删删改改,踟蹰不前,到最后拼凑出一些零散的段落,对于曾经也能洋洋洒洒编出大篇幅自以为高明的句子的我来说这未免令人沮丧,但作为生活记录,即使是退化也应该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不是吗?(原谅我上一段又写出一种英译中的感觉)
事实上,拖延也是我在英国的众多收获之一,其余的还包括闯红灯和上课迟到。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是典型的J人,东亚体系中的好学生,计划本和日程表是生活必需品,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经过精密计算,得出效率最高收获最大的度过方式。最明显的是,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我就会开始背书,并精确地在每门课考前最后一晚背到最后一章。把自己镶嵌在日期和时刻之间让我感到安全,仿佛只要因循已排演过的轨道,一切就是可以把握的。现在再回头看这些习惯,总觉得其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安和无助。正是因为外部世界总是动荡、总是会落下重锤打碎自以为精心构造的一切,才需要依靠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试图减少痛苦。
但在英国我变了!我会无视红绿灯,边听歌边走过无人的街道,看到路过的车主冲我微笑。或是睡过头迟到十分钟和local同学一起进教室坐第一排,发现老师也还没有开始讲课。考前学校发来邮件,所有课程的论文可以无条件晚交一周,‘take it easy and don’t put too much pressure on yourself!’于是我心安理得地在考试周困倦的下午独自躺在小房间的床上,听着雨声打塞尔达。
原来生活在一个富足、包容的环境中真的会变得更加松弛,那些匆忙日程中被我忽略的想法逐渐复苏,许多故事就那样顺畅地流淌出来。我也更愿意享受生活、浪费时间,雪天翘课,晴天买一束花在窗边养着。久违的,我感到生活如此值得珍惜,明天的我总会比今天的我更富有。
那么,也请你和我再走一次这段旅程!

当我来到一个没有中文的世界

现在回想,从凌晨三点在首都机场看《熔炉》,到十个小时漂浮在黑夜中的航班,到领到公寓钥匙第一次走在利兹的街道上,究竟是哪个时刻突然有了“身在国外”的实感呢?大概是在坐学校安排的出租车前往学校途中,在一片浓雾中看到英文路牌的那一刻。于当时而言,我几乎是从中文的世界中落荒而逃。从去年三月开始,一切都急转直下、天翻地覆,很多细节不必再提,但我从那时开始,再也没有办法相信语言的效力。有一段时间,我在深夜滑动社交平台,眼看着时间轴上那么多的求救和控诉,不断地被抹掉、被删除,文字和记忆像蒸汽一样飘渺。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随意虐杀宠物、感染新冠发高烧的人买不到一盒退烧药,而在新闻和传闻中,我们却是幸福的、是稳中向好、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一切现实的存在都是虚假的,荒谬违和之处数不胜数,而用以弥合这些裂缝的是我们的语言。中文那样美,但它也是一种诅咒。
又或者是在某一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我所选择的专业其实只是一种巨大的诡辩。裁剪事实、逻辑推演,不断试图使抽象概念取代具体生活,用以切断真相传播的途径、用以训诫和控制,最终为权力做辩护。选择法学院的理由千差万别,我也曾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幻觉,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或许能救人。也是在那时才发现,我只能看着她被践踏被涂改,我救不了任何人,哪怕是我自己。
那时读书,摘下来这样一段:
“因此他不再相信词语了。他不相信理智拼凑的词语能够帮助世界、帮助人类。算了吧,在我们这个时代,词语完全被扭曲了……你知道,就连最简单的词语,我们现在正讲的词语也是一样。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好像纪念碑一样。事实上,人类的词语变成了某种低吼……变成高音喇叭的巨大噪音和刺耳尖叫。”
在什么也不能的生活中,唯有言说和表达让我感到自己仍然活着,可是呐喊沉入海底,谎言大行其道,甚至当删除一切之后,白纸也是罪证。我往日精心构建的一切:故事、未来、爱与自由,都无法再维系下去——当没有可以相信的东西时,表达也变得没有意义了。同时,我开始厌倦具体的生活,整整一年,我都很少走出学校。没有核酸进不了图书馆,就在教学楼坐到锁门,看夜幕沉沉地压下来,窗外永远是一片没有尽头的黑色。偶尔拿到申请去看剧,深夜踩着梧桐叶子狂奔赶地铁,四周阒寂,唯有风声呼啸而过时会觉得暂时逃脱了一些什么,然而某日看完两个人的谋杀在安福路一抬头,连乌中路的路牌也不见了。
于是新年伊始我就逃走了!从物理上离开了大部分需要使用中文的场景。当然,初来英国,在课堂听不懂英文,或是在超市完全看不懂商品标签、在餐厅看不懂菜单,笨拙地用翻译软件逐个字母输入搜索,是非常挫折的体验,但也同时让我生出隐秘的喜悦。在英文的世界里,中文反而回归到最最原始的状态。我不会再在抬头的时刻看到它被悬挂在红色条幅上,不会再听到那些喇叭和广播重复刺耳的语句,只有我和我遥远的朋友通过相同的语言文字共享情绪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在英语的环境里,我不再需要通过反复购买和测试VPN才能获得需要的信息,我可以自由地登陆ao3发我cp的同人,也可以在毛象上随手记下此时此刻的心情,书写时我不需要再为审核和举报而担忧,因而可以让文字随心所欲地流动。在英文的课堂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老师不会再在提及某些话题时闪烁其词、使用晦涩的隐喻、试图以百分之一的词汇撬动百分之百的正义天平,我们谈论法律,谈论性别困境,谈论家庭暴力,言语不再被正统垄断,思想也不再是“唯一正确的、领导一切的”,你无法想象这些被很多人视作理所应当的事情对我有多么珍贵。
至于我的专业方面……至今我也不会说我理解了判例法,但在阅读判例时,那些真实的人离我如此之近,法律不再是引而不发的一段条文,条文和实践也不需要用“虽然但是”的转折衔接。在我接触的不多的判例里,一位真实的女性真的因为审判和从一段有毒的关系中被解放出来,我看到从1888年开始的每一个判决如何一点点改变社会的观念,阻止公权力以公共利益为名介入私人生活。我阅读这些真实的人生,第一次觉得学习知识让我如此拥有力量。
同样的,出国让我有理由切断一切让我不舒服的关系、离开不舒适的环境。因为课程和生活都与原本的大学无关,时差原因也可以对很多消息视而不见,新的交换学校只不过是半年乍逢又乍离的关系,摆脱了毕业证和成绩的焦虑,我于两地都是异乡人。虽然仍有一些痕迹留存:酷学途还在提醒我上课,买了但没来得及带走的法考书不断地堆积在原来寝室的桌面上,社保卡、实习介绍书发下来,也放在同一个角落,像是时间落下的尘土堆起小小的沙丘。但无论哪一边的时钟都无法影响我,无论哪一种语境都无法管辖我,这种自由……真是天地一沙鸥。
总之,我在一个没有中文的世界,终于能够重新用最本真的语言书写和表达,也久违地拾起了对法律的信心,在力所能及之处,我仍然希望能通过学到的一点东西帮助别人。也由衷地、由衷地相信,我勇敢的朋友们,我们总有一天会在新世界相见。

Ca ira mon amour

对于永远单机搞史同嗑cp的本人来说,跑现场看剧应该是唯一比较具有社交属性的爱好。在沪两年跑遍大小剧场,努力在中国音乐剧的沙滩之中淘金,在吃遍垃圾并目睹了无数小圈子内的腥风血雨之后,我终于忍无可忍跑路了。由于没赶上引进剧的好年代,加之吃过的垃圾实在太多,我对音乐剧始终无法产生多么热烈的感情,回忆起来,两年之中几十场剧,感动的瞬间屈指可数。
然后我就来到了伦敦西区,抱着打卡旅游景点的心态和朋友去看歌剧魅影。至今我也不会说我有多么喜欢魅影的剧情,也对大家津津乐道的舞美和特效无感,但西区看剧的氛围真是太好了!谢幕的时候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和欢呼,前排的观众高高举起酒杯大喊Bravo,那一刻台上台下充满一样热烈一样充沛的爱。故事是真是幻都不重要,只要音乐不停歇,我们的爱意就永远不会干涸。
在落幕后我当即将人生的远大目标修改为未来在西区开一家茶百道,并把赚到的所有钱都用来看剧。
当然,在西区最好最好的一次观演体验还是在换卡后和网友(网友)去看悲惨世界。那时正值复活节假期,我每天都很亢奋,大量地读书、看剧、跑了好多城市旅游,极度需要社交。在小红书以盘票为起点和网友聊音乐剧聊得热火朝天,于是趁热打铁约着一起看剧。
在四月的末尾我又跳上去伦敦的火车。四月恰逢冬夏令时切换,晚上七点伦敦尚未日落,我和网友一人捧一个龙虾汉堡,边谈笑边走向剧场。坐在离舞台不到一米的第二排,听到近在咫尺的乐队调音,幸福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换卡之后的大悲简直是焕然一新,编排也更精细了。我最喜欢的片段还是空桌椅,Marius独自走进缪尚的废墟,烛火明灭间,逝去的朋友的面容浮现又隐去。这首总让我想起“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死昔游,犹在心目”……最后安灼拉久久伫立的身影被阴影吞没,明知不可挽留,也还是想趁熄灭前再见一面。
当然讲大悲怎么能不讲经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早在这首因为意识形态在国内被全平台下架前,我就爱其最后一首变奏超过此曲本身。每次听到不同声部渐渐合在一起由弱至强唱起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时,总觉得有圣光普照。但在现场听到果然是不一样的震撼,剧的结尾处所有人聚在一起唱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and sun will rise,尾音拉得高昂又悠长,那时我边流泪边想,如果有一些话写下来、说出来都没有用,我们还可以唱出来,即使注定要被封锁,我们也还可以手挽手,再向前走一点。
那天看完大悲后,和网友买了周边,兴奋地交流喜欢的段落,看街边五光十色的招牌辉映,樱花在路灯下盛放,我们在红绿灯口一起唱castle on a cloud,夜风吹起我们的衣摆和裙角,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韶光无限好。
再之后也在利兹看了几部巡演的剧(不得不说小城市自有小城市的好,利兹剧院离我的公寓只需步行十分钟,在晚风和欢闹的余音中走回公寓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妙体验),和邻座英国老奶奶一起在返场的时候蹦迪,操着我那一口烂英文找kinky boots的演员签名,留下了非常多快乐的回忆。也在赶due看文献的时候循环法扎的曲目,听到纵情人生时抬头望窗外,才发现街边已一片绿意葱茏,夏天静静地在午后的阳光里摇曳。
曾经一位喜欢的老师说,读书是可以不负责任地参与不同的人生,对我来说看剧也是这样的。戏剧将漫长的人生悲欢压缩至短短的三小时,何尝不是一种寻求永恒的解脱之道。于是在广播提示三遍、观众席灯光关闭后片刻的黑暗中,一切尚未开始之际,我也得以从诸多枷锁束缚中逃出,小小地喘上一口气。
而那些借由看剧认识的朋友,即使落幕后就各奔东西,当时一起挥洒爱意留下的回忆也足够珍藏了。
回国后也希望能多多进剧院,正好引进剧如火如荼地开演,我也买了票七月底去西安看法罗朱。九月有法gala,十二月要再去文广看法悲的音乐会,明年法扎也会来上海,想到这些,回国后的生活也有滋有味起来。

做饭也是悟道

其实写本篇的初衷就是要记录一下我从五谷不分一跃进化为大厨的经历!说来惭愧,从小到大除了完成那种”来帮家里人做家务“的暑假作业时假装炒过几次菜,我几乎没有靠近过灶台。一方面有我爸妈溺爱,另一方面国内外卖食堂都无比便利,再不济也有各种好吃的速食方便面可以充饥,因此我从来没有萌生过要学习做饭这项技能的念头。
但在英国一切都变了。给我第一重震撼的是学校食堂,其单调乏味和难吃程度令人发指,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只是英格兰美食中的一环。在英国,神奇的是,无论是中餐韩餐日料泰餐还是英国本土的炸鱼薯条,都被改造成了让人难以下咽的口味,且菜品极其稀少,甚至连麦当劳也远没有国内炸鸡汉堡琳琅满目、种类丰富。外卖不仅难吃,还因为汇率显得特别昂贵。至于中超的速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但人总不能靠一个口味的辛拉面活五个月。
在重重打击之下,我决定抛弃幻想,开始漫漫学厨之旅。力求用英超少的可怜的食材做出最多的花样。五个月中,我几乎每一顿午饭都亲自烹饪。起初,完整的两道菜我要前后准备两小时,炒个番茄炒蛋都战战兢兢不敢乱放调料,到后来我做出让室友交口称赞的可乐鸡翅时已不需要参考教程,感觉留学半年学到的烹饪知识比法学知识多多了。
对我来说,做饭也是悟道。在之前,我是一个完全生活在真空的精神世界中的人,丝毫不关系具体的生活,吃饭只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加之曾在封校期间饱受红烧肥肉和虫子包菜的折磨,我对食物的兴趣急剧下降。但自从开始自己学着挑选食材花样翻新地做饭,我发现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掌控感提高了,做饭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原来只需要简单地变换一下食材搭配和调料,就可以获得这么多种美食,做饭的每一个过程对我来说都新奇无比又妙趣横生。番茄炒蛋前先用香葱爆锅炒出来更香,颜色也鲜亮;日式牛肉饭只需加酱油将牛肉卷烧入味,大火煮沸汤汁时可以顺便煮个溏心蛋;锅包肉煎炸三分钟就变得金黄酥脆,裹上棕色的糖醋汁颜色更喜人;做黄焖鸡时加一勺豆瓣酱,红油滚了满锅,辣椒并葱段在锅中倒海翻江。也喜欢边听歌边洗菜,顺便往煮着水煮鱼的锅里扔把花椒,在煎鸡翅火正旺时倒入可乐,看汁水跳跃又平息,又或者在煮皮蛋瘦肉粥的间隙忍不住掀开锅盖,看米汤温吞地冒着气泡,蘸一筷子鲜掉眉毛。我好像一个科学怪人,对厨房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点点的变化也能让我惊喜万分,再普通的家常菜,能亲手做出来也无比幸福。
总之,曾经排斥具体生活的我自己,终于借由做饭发现了形而下的生活的快乐,第一次领悟到海子那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包含着怎样的幸福的奥秘。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吃一顿饭都要很长时间准备、很长时间洗碗足够消磨掉对做饭的热情,但我还是觉得,每天花一点时间思考菜谱、在灶台前随意创造一些新菜品真的非常妙趣横生。特别是在赶due期间,我非常需要依靠这种简单的事情抽离出来,获得一些生活最本真的快乐。
另外的另外,我曾经觉得自己除了念书一无是处,现在也可以自豪地说出即使没书读我也可以去开家黄焖鸡米饭店做大厨。从五谷不分、看到油飞溅都会迅速逃离厨房到熟练掌握煎炸烹卤十八般厨艺,虽然心知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巨大的成就,但我对生活的信心确实因为这方寸之间的进步重建起来。每次成功做出新菜品都好像是在提醒我,即使推倒了曾经构筑的一切,我也依然可以重新开始,大有作为。
最后,我也因为厨艺高超(别自恋了)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围在一桌边吃饭边聊天到深夜的日子真是特别令人怀念。暑假前和室友用最后的食材做了一桌满汉全席大餐,倒了最后一点果酒,看月亮慢慢升上树梢头,收拾起碗筷的时候又不舍地约定回国后再一起吃饭,哎哎,何当共剪西窗烛。

在末日路过的那天,我是多想你也来看

可能是因为我是i值高达70%的i人,主动结交朋友对我来说特别困难,因此特别感激即使隔了几千公里、八小时时差也依然爱我、愿意和我聊天的朋友们,以及在利兹遇到的特别好的朋友和室友。
其实对于一起来利兹交换的同学,一开始彼此就明白关系的时效,五个月限定的友谊,大概率在回国后就不会再延续。但仍然觉得有大家陪伴的这段时间真好,能在这个时间点遇到大家真好。我真的不擅长当面说一些特别煽情的话,但我一定会记得我们真心交换的时刻,以及我们一起走过的闪闪发亮的日子。
去谢菲玩的时候和一个也是我校来利兹的同学见面,才迟钝地想起我们大二的时候一起参加过法援的普法活动,因为合作很愉快当时就加了微信,活动结束后客套,说以后要约着一起吃火锅。后来因为不在一个学院,加上大三我心灰意冷从过去所有熟悉的社团跑路,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客套话也当然没有成真。直到那天见面,我们真的一起在谢菲吃了川菜,彼时是一天限定的合作伙伴,现在也成了可以时时聊天的朋友,一下子觉得……虽然往事不堪回首,但能有这样的际遇也真是太好太好了。
还记得利兹的春天很晚才到,三月仍在下雪,某一天走在路上看到一树玉兰开得秾郁,丝丝簇簇,如烟如雾,惊喜地拍下来给国内的朋友们分享,于是立刻收到了天南海北的花。春云春草春山春水,一下都挤满了小小的屏幕。那时一下子就觉得,虽然前路分岔注定要离散,但此时此刻还能共享一片春天,已经足够好了!
最后也不知道起什么标题好,我也依然不擅长煽情,只是朋友啊,在末日路过的那天,我是多想你也来看。

🎼

关于这半年,其实还有太多没有记述的东西,在欧洲的旅行、看过的书和剧、以及我的学英语之路…难以一一用文字记录,只能说看我微博精修照片补充吧(?)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像前文说的那样,改变和重塑了我。潦草地写完了这篇总结,也算是给这半年画上一个休止符。而下半年还有很多我期盼的事情,虽然一切才刚开始,但我也久违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毕竟我拥有了如此美丽的二十岁,以后的一切,都要从此说起。
长亭短亭|润前准备大全两叶浮萍|文盲版梦微之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