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roperty
Jun 28, 2024 03:47 AM

前情提要:没办法我就是爱写流水账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和花花久别重逢,在狂吃一顿湘菜之后我们提起了曾经计划过的毕业旅行。正在感叹离校近在眼前根本没时间旅游,突然间我们面面相觑,开始疑惑,为什么我们五月不一起旅游呢?然后这个问题逐渐变大,到最后我们两个坐在摆满了残羹冷炙的桌前沉思,我们五月都在干嘛?
notion image
湘菜好吃
反思的结论是我们两个为了躲避室友每一天都在高消费场所流浪,于她是和女友在猫咖度日,于我是每天在剧场醉生梦死。虽然有被迫的成分,但打开备忘录细数这个月的剧,出乎意料的,在静安戏剧谷看的话剧、陪朋友多刷的音乐剧,几乎每一部都很好。惊梦保留了对权力的讽喻,对破给了静薇和健雄一个结局,887有非常厉害的舞台装置,迈克尔·K有扎实的文本和杰出的演员,《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是我近半年看过的最真诚、最包容的话剧。更不用说我的新家纳歌和老家梦微之,每次走进都会被强烈的情感联结打动。即使是朱莉小姐这种疯疯癫癫的剧,也起码让我乐了一下。
——除了德米安。
notion image
因为请来了很多当下热门的演员和组合,这个音乐剧德米安可以说是万众瞩目,还没开演就有演员采访导演访谈放出,从文学哲学各种角度解读黑塞原著和音乐剧,预演场更是专门招募发布了原著读书笔记的观众,演后谈听起来像学术会议。我一度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看了两遍原著满脑子仍然只有少年之爱实在是很肤浅,于是在看剧前特地读了一点文献,了解了一点弗洛伊德和荣格。精神分析相关的东西看得一头雾水,但起码在大脑中植入了一些名词,看演员在sd讲戏讲的头头是道,我也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即将观看到一部难得的包含了哲学大智慧的音乐剧。

质疑

结果就是从520看完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质疑自己的智力水平和这个剧组的创作水平,我的评价甚至不是难看,而是完全看不懂,完全无法理解。我仿佛看了一个半小时音乐剧,又仿佛什么都没看,如看。两个演员在台上看起来很忙,又是搬凳子又是跳大神又是打枪,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看完剧坐地铁回学校,全程我的表情都是这样的:
notion image
我当天最直接的想法是,虽然这是改编作品,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改编应该保留原著的内核,假使创作者有自己不一样的高深思想,有对原著思想的批判或者修正,由于观众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些思想更应该以一种清楚明白的方式讲出来。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个剧显然已经和原著两模两样到黑塞老师都要报警的程度,我却根本没看出存在于其中的全新的内核是什么。
我理解的原著主题:成为自我。
辛克莱与恶的化身克罗默相遇,逐渐走出童年单一的光明世界,认识到善与恶、动物性与理性都是人性中必然存在的部分。此时德米安第一次出现,用意志和理性帮助辛克莱克服了恶的困扰。后来在走向自我的路上,辛克莱曾试图通过对贝雅特丽齐纯粹精神的爱回归光明世界,但最终无意识的自我否定了这一追求。他在与皮斯托琉斯和克瑙尔的相遇中不断获得自我的启发,最终在对夏娃夫人的爱之中达到了自身的真实和圆满。辛克莱和德米安一起参与了战争,在负伤后,辛克莱再一次见到德米安,发现自己的朋友和引路人有着和自己一样的面目。
黑塞的小说其实讲了一个容易理解的故事,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和情节脉络。但音乐剧并没有依照原文的情节,而是倒叙用战争做开头,让辛克莱提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开始进入克罗默-皮斯托琉斯-夏娃夫人的顺序讲述,接着又回到战场情节。接下来的三首歌我突然完全不能理解了,只知道似乎有一些很积极美好的意象,好像辛克莱突然就悟了,他越唱越激昂,边唱歌边在舞台上射击,最后猛然的!鸟儿飞向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明显意在收束全文的高音里,落幕。
我的心情是:发生了什么?
notion image
总之由于完全没有看懂,我的心情就在愤怒和无助之间来回摇摆。一方面觉得我作为一个看过原著小说且认真做了功课的观众不应该在剧场经历这坐牢一样的一个半小时,对我来说,看不懂钉耙骑士枕头人这种先锋话剧或许是我的问题,但一个音乐剧让我看不懂也体会不到任何情绪上的波动,一定是创作者创作的失败,于是我在毛象不定时狂嘟一百条恶评宣泄熊熊怒火。同时作为谦逊的东亚女我也试图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肤浅浮躁理解不了高深的艺术。抱着一种高考数学做不出最后一道导数题可以放弃但做不出第一道向量题就一定要死磕到底的做题家心态,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在找一些解读repo和演员讲戏的视频尝试解惑。
notion image
在此期间非常幸运地被大数据推送了杜素娟老师解读《德米安》原著的视频,是非常平实诚恳的讲述,没有为了深刻强行增加任何语言和理解上的门槛,又能做到对复杂和模糊的问题毫不避让。听完她的讲解感觉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逻辑地串联起来,也解答了我很多的疑问,比如克瑙尔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皮斯托琉斯代表的成长中的不足、以及战争情节设置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老师在讲解中完全没有像很多演员一样把文学和哲学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又能最大程度地还原黑塞写作时的哲学思考路径,真是非常折服。
感慨之外也有一点点……释怀。两年前曾经上过杜老师的文学课,在被封校的阴影笼罩的日子里,在大部分时间都在钻研技术和逻辑的课程中,杜老师每周的课对我来说效果堪比心理治疗。听她讲存在主义,讲人在定义之外应当如何活着,总觉得在动荡之中找到了支点。后来发生很多事情,我不再能像以前一样信任文学,老师因为同时在做行政工作,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站在学生的立场发言,对我来说这和文字不再确定和牢固一样让人痛苦。于是我很久不再读书,世界上的一切都像纸壳一样随时会坍塌、变回平坦的一张白纸。
时隔多年因为这个折磨我的音乐剧重新听杜老师讲文学,作为听众的我和作为up主的她,彼此都有了崭新的面孔。当年周四下午坐在大教室窗边,就着晴好的阳光听课的体验早已远去不可复追,然而老师讲文学作品的口吻和方式还是熟悉、还是一样的平和又不失力量,她还在坚持用文学和自己的生活互相诠释。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终于能接受我的老师并不是永远正确的或是一定错误的,她可以在坚持一些人文主义的信念的同时拥有与我相悖的立场,我也可以走向和她截然不同的、只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直到现在才能坦然承认人是多面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实在是有点太晚,写这些心理活动的时候也总觉得自己幼稚。然而这一点迟来的认识恰好是《德米安》这本书的主题,也算是,为了理解《德米安》而努力后得到的一点知行合一的进步吧。

分析问题

说回这个音乐剧,发挥我的做题家精神,我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我一刷完全没看懂的原因,其中既有这个剧固有的缺陷也有一些个人品味上的问题,可以算是排雷大合集,也可以说是看不懂音乐剧德米安我做错了哪几百件事……
首先就是大家诟病最多的文本部分。
由于韩文是多个音节对应一个词义,而汉语单个的音节都有表意指向,翻译过来的歌词不可避免地变得密集,从《废墟》这首歌开始我就不得不紧紧盯着字幕屏,生怕错过快速掠过的歌词里传递的信息。让这个局面变得更糟糕的是译配,几乎99%的观众repo都提出了译配对原版歌词的改动和曲解。对我来说,我紧盯着的字幕屏里飘过的词大部分都是废话文学和意林美文。试举例经典返场曲目《复梦》,整首歌的副歌都是“在梦里梦见”这个句式的重复(当你紧盯着这段词看十秒你会发现自己不认识“梦”这个字了)。又比如说最后三首歌《向星坠落》《向生而死》和《真实战争》,歌词里出现了大量如“春天抹去了灰色”“绚烂了天色”“绝望啊它变得灿烂盛大”等短语和词汇,看似是中文但比一串乱码还要空洞。这就导致我其实无法从歌词里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还因紧盯歌词屏错过了很多演员神态和动作的表达,最后自然什么都没看懂。
其次是选卡上的失误。
其实我原本准备看的卡司是徐昊和李苏霖,但怀着一种再在宿舍呆着听我室友宣讲考公考编(520特供版:考公对结婚生育的好处)我就要发疯了的心情,我被迫在520以看剧为借口离开宿舍。非常不巧的是520其实是剧圈法定休假日周一,只有最能割韭菜的缪时客出品的剧还在上演,徐昊和毛二又是《德米安》上演以来评价很不错的一组,于是义无反顾的购票了。
说实话我之前看过毛二演嗜血博士和ttb的时候有隐隐意识到我看不来他演戏,这么多年(?)唯一能get到的只有他的Nathan,总觉得他演技其实很好该演的也都演到了但就是不够真,因为无法信服所以我听他说一般的台词都会感觉词句像水一样平淡地从大脑中流过去,留不下任何印象,这次配合《德米安》里大段的意识流独白让我如坠五里雾中倒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如此仍然选了他的辛克莱是因为他唱功确实厉害,演戏虽然不对我胃口但也没到要避雷的程度,加上网上好评如潮,我天真地认为即使像看他演ttb的时候一样完全无法共情也可以从欣赏的角度收获不错的体验,事实证明德米安并不是这样的剧……
毛二的辛克莱给我一种非常聪明、完全不痛苦也不迷茫、不需要德米安的引导的感觉,他演的辛克莱是向往黑暗世界的,在遇到皮斯托琉斯时是语气是高傲的而不是茫然的,在和德米安对话的时候语气是在自信的辩论而不是痛苦的发问。不仅是表演的方向和我的理解有差异,他在技术上追求毫无瑕疵的唱歌方式也让我根本没法感受到角色情绪的波动(特别是在哭的同时唱出完美无瑕的乐句有一种我哭了我装的……的感觉,不喜欢看假哭……),在结尾“鸟儿飞向另一个世界”的升调有太多炫技的意味,我感受不到抗争后的豁然开朗。
徐昊演得中规中矩,这种不出错的演法在别的剧里可以成立甚至能衬托对手,但在《德米安》这个需要德米安发挥能量的剧里,他的德米安在聪明的毛二面前显得过于工具人。同时,在他分饰多角的时候,角色的区分也只有声音音量大小的差异,虽然我因为看过原著能分辨出来,但由角色不同气质传达出的故事演进的过程是缺失的。至于两个人的组合,个人觉得过于相敬如宾了,感觉台下是普通同事台上是普通朋友,黑塞特别会写的那种少年天然的吸引和爱在他们这里变成了公务员同志促膝长谈……总而言之,戏路不对不是演员的错也不是我的错,但我的观剧体验因此又痛苦了一倍。
最后是宣传和repo诈骗的问题。
二刷看懂之后我深感这个剧从头到尾的宣传都是错的,好像观众必须要看懂黑塞、了解荣格和弗洛伊德、能把意识自我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讲得头头是道才能看懂剧,其实反而越是了解、越是跟随原著追求片段和思想的一一对应就越偏离剧的核心,也越会陷入到语言的迷宫里完全找不到方向。音乐剧有它自己全新的、完全不同于原著的内核,但缪时客一直以来的宣发也好,演员讲戏讲出来的东西和观众repo的内容也罢,全都对这个全新的主题避而不谈,而倾向于堆砌哲学名词,或者是不断地引用原著作为论点的支撑,这样看似忠实原著的解释方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也因此看了不下几十个sd讲戏和访谈的本人只感觉所有人都在绕圈子,没有一个演员真的清楚地说出了音乐剧《德米安》而不是黑塞的小说《德米安》要传达的内核。片段的解读再好,说不出贯穿始终的主题,只用“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搪塞过去,我只能认为其实你们也没有懂吴世赫的改编到底是什么。
纯粹是场外的一些因素。
看剧保持良好的心情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出于一种和室友怄气的心态前往剧场那么起码会给当天看剧带来一个不好的开局。还有就是可能因为演员比较热门,当天别克中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感觉有一万个人在大厅里聊天拍照领物料,因为缪时客抠抠搜搜我没领上票夹却在人群之中挤来挤去挤了十分钟,最终坐进剧场的时候真的有一种狼狈逃窜的感觉,进一步影响了我看剧的心情。此外,刷一些恶评repo也让我对这个剧有了不太好的初印象,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具备,看不懂可能是剧的问题,但懒得看懂很有可能只是因为我心情不好。

理解

事到如今仍然坚持要看61场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贱贱的……精神分析(?)了一下自己,觉得我这么执着要看懂这个音乐剧其实源于自我意识过大,我希望世界的一切都在我的理解和掌控之中,我希望我可以解出所有的题目,即使音乐剧并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其他的因素还包括,之前看徐昊和李苏霖演纳歌就很喜欢这一对cp,以及我不想儿童节还在宿舍呆着。总而言之,在61当天和花花吃完饭打完游戏,我怀着一种迎接考试的紧张心态前往上海大剧院。
notion image
也许是我的努力感动了戏剧之神,当天开场前领物料、领票夹、拍照,每件事都出乎意料的顺利,我的心情也稍微缓和了一点。
notion image
开演前十分钟进场坐下,正好听到今晚的口播:
“大家好,欢迎来到辛克莱和德米安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我都共同站在废墟之中,准备去寻找那张真正属于我们的面孔。这片废墟内禁止饮食、明火,在故事结束之前,禁止拍照、录音、录像。现在我们要一起,向着那颗发光的星辰飞去。愿今日,我们都将不再孤独。”
每晚的口播都是由当场辛克莱的演员念的,不难发现这里面除了一些剧场规则和译配最喜欢的意林修辞,其实已经直接把音乐剧的主题讲出来了,这就再次证明了选择一位你喜欢的演员有多么重要。因为之前毛二念这段口播的时候我又是陷入了那种“听是听到了也听懂了但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要听他讲话,这话又有什么好懂的“的状态……而这次听苏苏讲,莫名就听的进去了,虽然还是没法把这些句子和剧情联系起来,但心里留下了一个有关”孤独“的印象。
这样良好的状态一直维持到剧终。因为已经洞察了歌词的空洞,这次我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看歌词屏,对于密集的歌词能听懂则听,听不清就把人声也当成乐器,词语的意义指向不再重要,它们只是单纯的声音形象、一串起伏的音节。解放了理解歌词的包袱之后,我也因为对两位演员的唱法十分熟悉,不再分出多余的精力批判他们唱歌技术上的不足和失误,而得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神态、肢体和音乐的表达之上。甚至没有到第一幕结束,我就已经找到了我想要“看明白”的东西。
那一个时刻,是辛克莱第一次遇到克罗默,想要加入他所在的群体,却因克罗默的要挟感到无比的恐惧,于是有了第一次梦之独白。
克罗默带着讥讽的笑意慢慢掏出了刀向我走来,他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刺向我,这让我同时感受到温暖与寒意。我吐出悲鸣般的呻吟,就这样,我死去了。
就在听到“温暖与寒意”这个形容的一瞬间,我摇摇晃晃地拿着望远镜对上了辛克莱的眼睛,他在讲到死亡的时候,流露出一种既恐惧又狂热的眼神。他害怕克罗默杀死他,但又渴望着克罗默的拥抱,于是在眼泪充满眼眶的同时,脸上有着安详的笑意。那样奇异的一个表情,让我猛然像惊醒一样,想起口播里那句“不再孤独”,想起了辛克莱不断地祈求克罗默,想要和他成为同伴和朋友。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原来音乐剧根本无关荣格精神分析也无关黑塞笔下自我实现的方法论,它要讲的是走向自我时让人同时感到痛苦与喜悦的那种孤独的体验……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唱段甚至每一处舞美设计都是清晰的、熟悉的、相互呼应的,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和全情投入后一次又一次被感动和冲击到的感觉、跟着音乐和辛克莱的独白止不住地流眼泪的体验,是再频繁地走进剧场也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我试着从头讲起的话——

十分钟速成音乐剧德米安教程

克罗默

在M02《两个世界》里辛克莱的歌词里有一句“一切都完美得真让人做呕”,这也是上一场最初让我感到疑惑的点,因为这是在原著的语境下绝对不会出现的一句话。原著中童年的辛克莱无时不刻对自己背叛光明世界感到愧疚,比起向往和黑暗世界的克罗默成为朋友,他更像是被恐惧胁迫不得已而为之。黑塞借着克罗默这一形象,强调人需要认知人性中固有的黑暗,更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用理性控制和驾驭这些本能。但音乐剧里要讲的是,人的本性不可能非黑即白,因此一个孩子即使身处全然的光明世界,也会在自我意识萌芽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与绝对善良、温和、洁净的世界格格不入,于是他渴望加入一个与过去的世界对立的新团体,希望在那里他可以不再感到孤独(M03罪恶自白)——即使他知道陷入纯黑的世界是有害的,要靠谎言维持的友谊同样不属于他,但对孤独的恐惧让他不得不依附于克罗默。
结果是他最终无法变成恶的奴隶,也不再像童年时拥有天真的善良,他被两个世界驱逐,只能流着眼泪在旷野里不停地流浪(梦之独白I)。而此时,德米安出现了。

德米安

德米安带来了一个有关该隐和亚伯故事的新解。这个故事在黑塞的原著中已经被重新解读过一次,书里的德米安认为,该隐只是一个比其他人更加勇敢、更有个性的人,人们害怕这样的存在,因此杜撰谣言,试图掩盖自己对强者的恐惧,该隐的记号其实是一枚勋章。这是在试图用追问和反思的理性力量帮助辛克莱摆脱对人性阴暗面不可控的恐惧。
而音乐剧里,辛克莱所恐惧的并不是自我的分裂,而是追求自我时与聚集的人群分离,因此剧里德米安的解读重点在”该隐是自己选择走向旷野的“(M05该隐),辛克莱在启发和印证之下,亲自刺杀了想象中的克罗默。这一处的台词是辛克莱对克罗默说”原来你也是把我囚禁于光明世界的藩篱“。倘若用原著的思路来套这一句(aka我第一遍看)就会陷入深深的疑惑,因为克罗默显然不属于黑塞语境下的光明世界。这次再听,我觉得这里的”光明世界“可能指的是一个所有人都像羊群一样软弱地相互依偎的世界,全黑和全白的世界都是如此,辛克莱的父母服从的高尚道德和克罗默用分享罪恶建立的互不背叛的联系,其实都是把人禁锢在群体之中的枷锁。所以歌词的下一句是”羊儿们惊慌地奔跑/尖叫着哭泣/流淌的鲜血四处蔓延无边无际/从今之后他额头被刻上一道耻辱印记/缓缓地/冰冷地/独自走向荒野“,但这样的印记对于辛克莱来说,显然并不是耻辱,也是在此时,他第一次清楚地描绘德米安的面孔,简单来说就是一张长得人山人海的脸(?)总之,摆脱了对群体的依附之后,辛克莱在寻找自己的面孔的路上又向前了一步(梦之独白II),同时,这个音乐剧在回归原著的路上也向前了一步。
(写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说,译配译的什么东西啊,”冰冷地独自走向荒野“,有一种诸葛凄然要变得狠毒冷血绝望的戴上面具的感觉……)

皮斯托琉斯

因为关于依靠他人避免孤独的话题已经聊得太多,接下来音乐剧进入关于信仰和神的讨论,这里就非常靠近原著的主题了。第一步是还原了原著中德米安未参与坚信礼的情节,还原了德米安对三个强盗故事的解读(M07获许的神),德米安告诉辛克莱,上帝并不是唯一值得信仰的神,人应当崇拜整个世界,应该创造出是魔鬼的上帝。最后,在德米安和辛克莱将要分开的时候,德米安讲到个人的意志的力量。此时辛克莱又变为孤身一人,他看到世界无数的面孔,组成了新的神的模样(M08阿布拉克萨斯)。
第二步是还原了皮斯托琉斯这个人物,这里又出现了改编。原著里的皮斯托琉斯是辛克莱的印证者,他们同样已经认识到神或者自我都不应该是一元的、纯粹光明的,世界上应当有善恶一体神,而人应当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探索自己的道路。
书里的皮斯托琉斯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作为辛克莱的引路人让他不再孤独,但他的缺陷是空有思想而没有行动,卡在了纸上谈兵的阶段。而音乐剧在此之外,还强调了皮斯托琉斯对神明的依赖,他需要依靠火才能看到神,火一旦熄灭神也就不复存在(M09向死而生),但辛克莱是不会满足于此的。如果在找到自己面孔的过程中他人无法依靠,那神也同样不值得付出全然的信任——”你若是不在,火光也不存在“,是神要依靠人而存在,而不是相反(M10面孔的主人)。
于是辛克莱离开皮斯托琉斯,他在人所组成的群体里找不到归属,在神的领地里也无法获得安宁,”沉浸在无边的孤独之中”。只是这一次,辛克莱不需要德米安陪在身边,只要意志相连,他就可以自己走下去,找到他自己的答案。(M11复梦)

夏娃夫人

接下来的歌词译配就变得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根本无法理解了,我只能凭感受猜测这里要传达的仍然是一样的主旨。在道路的终点,辛克莱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他所遇到的无数个他人的面孔一一浮现,他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他发现德米安和自己有着相同的面目,“是世界上的同一块碎片”,于是他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从始至终只有他一个人。然而因为他足够的完整,他不再需要依靠他者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有了一段战场上和无名士兵对抗的戏,最终他杀死了那个他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废墟之上,作为这个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相互连接的世界的一部分继续活下去。(M12-M17)
虽然正剧不到90分钟,但因为过分聚精会神,感觉比看完一场3小时的大剧场还要疲惫。然而在彻底抛掉原著丢掉语言后,每一个瞬间都有机相连,音乐、表情、演员一举一动中的情绪,像海水一样把我淹没,那些看似前后无关的梦之独白像一盏一盏逐渐亮起来的灯,点亮舞台上的一片废墟。在剧终时感受到的释然和畅快,完全可以抵消掉精神上的一点疲倦。
还留意到一个设计,是在谢幕之后返场之前,两位演员会一前一后离开舞台,我的面前只剩下层层叠叠的椅子和废墟里星星点点的光。那一个时刻德米安和辛克莱都离开了,只有我还在场。就像故事的最后德米安从辛克莱的世界里隐去,剩下的路要辛克莱一个人走完,故事讲到这里,剩下的部分需要我来完成。总觉得这里长时间空置的舞台也是在营造一种舞台之外的孤独体验,就像一面镜子映出所有人的面目,其实我们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notion image

一分钟速通sd

啰啰嗦嗦说到这里,感觉只能做到一个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程度,现场演出汇集的所有能量,只有身处那一个当下才能感受得到。以及,虽然完全地理解了,但抽离出来还是会忍不住想吐槽,吴世赫对世界的体验能达到这么孤独的程度,他不会是一个朋友都没有吧!就是,回归现实之中,人固然没办法找到百分百灵魂契合的朋友,或许再好的朋友也总有分别的一天,但各自不同却能在此刻聚在一起,不反而是更值得珍惜的事情吗!
戏外的体验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抛掉辛克莱和德米安的身份,两位演员本身是合作过很多戏的非常好的朋友,我在sd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很好的新朋友。sd的时候没有小蜜蜂讲课,只有大家聚在一起发糖换物料拍照玩泡泡机,氛围非常轻松可爱。当天没有场内的星空合影,演员就在场外和所有人合影。那个时候就觉得,吴世赫的戏希望能通过讲一个人坚持自我的故事让同样处境的人不再孤独,但他一定没有想过,在剧之外真正让我们不再孤独的,仍然是今日相逢、今日相乐。

加场

如果说其他剧多刷是为了看不同的卡司组合,那我多刷德米安就像多刷纳歌一样,只看自己认定的组合——没错就是只看昊苏。很神奇的是,看别的剧会觉得不论演员发挥如何,他们对剧的诠释已经到了极限,基本的演法定下来后,细节的增减不会改变整体的表达,因此不管圆满与否,只看一遍就足够了。但纳歌和德米安会让我感到即使演员相同,但每一场都会被全新的、更加充沛的感情冲击到。所以说朋友们,能遇到合眼缘的演员和组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其实过了一周我鱼一样的脑子已经把很多细节都忘了,但还是努力推荐一下我们昊苏,从mio小说危险游戏一路搭到纳歌和德米安,不仅和声非常好听,老搭档的默契也是绝无仅有的。德米安这个故事就是要真的好朋友在台上演才好看的呀!因为剧里有非常多长段的独白和哲理性的对话,如果演员不把对手看作真正的、平等的朋友,讲话就会有说教的感觉,那观众也大概率不会愿意听他们讲故事,而德米安这个剧如果无法敞开心扉投入进去真的会像坐牢一样无法理解。虽然演成师生同志相敬如宾也是成立的,但总觉得少了一点超越故事的力量。
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每次苏辛克莱叫昊德米安“我的朋友”的时候语气都无比珍重,复梦之后的部分尤其……在辛克莱离开皮斯托琉斯之后发现神无法依靠,因为信仰神而聚集在一起的朋友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宁,于是讲“孤独和以往不同,我的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时候他想起德米安,“现在德米安去向何处,他又在想着什么,我已经没有办法提出疑问,我想现在答案要靠我自己去寻找”。然后就是复梦,德米安又一次出现,和辛克莱对唱“让我梦见他”。徐昊唱第一段的时候苏苏流了满脸的眼泪有点太真了,甚至接下来唱的时候都能听到控制不住的哽咽,哎哟……比起完美无瑕的唱段我更喜欢这现实和虚幻模糊的一瞬间……对于角色来说是孤身一人在荒野里行走了许多许多年终于在梦里看到朋友的面容,对于演员来说在那一刻台下的朋友在台上重新回归到朋友的身份,流眼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以及因为两个人之前演过纳歌,真的有一种前世今生的感觉…都是少年相遇,彼此吸引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离别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在M07之后德米安在分别时讲到意志,说“决定你我能否再次相遇的是你的意志”,然后离开舞台,辛克莱在台上独自一人茫然地重复“我的朋友”,一下就会想到纳歌里纳尔齐斯送走歌尔德蒙后失魂落魄地抚摸着雕塑的片段。戏剧总会把聚散离别浓缩到一夜,戏剧外或许也有同样的循环往复,因此一定在此时此刻把最真挚的爱表达出来。呈现出来就是浓烈到淹没舞台的情感……即使是本人拥有钢铁般的心脏也会被纳歌里的《告别》和德米安里的《复梦》唱哭……
最后的最后,在返场前的ending pose,别的搭档都是手掌虎口相接握住手掌,但我们昊苏是特别自然的掌心相贴🥰🥰🥰罗朱里说掌心相对就是圣洁朝拜者的亲吻,那么掌心对上、合拢、辗转着紧紧相贴,是否也是一个隐秘的、缠绵的吻……《德米安》原著里那个德米安代夏娃夫人送上的吻以这样的方式再现,真是再完满不过了。
notion image
特别爱的两个人,磕到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超越

德米安本身的内容讲完了,其实还有超越这个剧想说的话。那天跟朋友聊起来中国音乐剧,原创不足韩改同类化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最重要的还是有一部分表达的缺失。纳歌德米安这些讲向内探索自我的剧和梦微之蝶变这种讲大时代之下的小故事的剧都非常出色,但看多了总会觉得,越是要绕开政治、身份和记忆讲述纯粹的个人和关系,就越是在提示着空白和空洞的存在。就像纳歌和德米安无法回避瘟疫和战争一样,人在完成了向内自我塑造和审视之后,总要站起身走出洞穴,此时的他又怎么可能再相信洞穴里疑点重重的影子呢。很可惜的是,这一部分向外追问的内容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到这里再讲就没意思了,只能说大事已不可问,我辈先嗑cp!6.7我又可以看到昊苏德米安了,幸福!
最后放送我cp儿童节发的喜糖(?)哎!离开昊苏谁还把我当小孩!
notion image
四海不竭|走到毕业的关头Hello World|柳絮因风起